聯系我們 |  咨詢熱線:021-67286191
空氣因素對新冠疫情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7-06
浏覽量:1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王斌國際上新冠病毒環境耐受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傳播的最佳溫度是5℃-11℃,最佳濕度為60%-80%。常溫(25℃)環境下,病毒活性在24小時後下降,可存活1~2天,其傳播力、感染性都會大幅下降。全球範圍内,新冠疫情發展情況和氣溫呈負相關,15℃是個重要分界點;低于15℃的地區,确診人數平均值和波動程度較大,而在氣溫超過15℃的地區,疫情則相對得到了控制。

在濕度方面,一項于新冠病毒大流行早期階段開展的研究發現,濕度降低會導緻新冠肺炎确診病例增加,濕度降低1%可使新冠肺炎病例增加6%。濕度之所以會對病毒的空氣傳播産生影響,其中還有生物學原因。當濕度較低時,空氣會變得更加幹燥,這會使氣溶膠顆粒的體積更小。較小的具有傳染性的氣溶膠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更長時間。這會增加其他人的感染幾率。

640

當空氣潮濕、氣溶膠顆粒的體積更大且質量更重時,它們會更快地掉落到物體表面上。在潮濕的大氣中,微滴和氣溶膠轉化為固體殘留物的速度減慢,從而增加了較大微滴沉澱的機會并增加接觸式傳播的風險。

譽淨科技将以公衆如何使自身所處空間保持健康安全的視角,為您帶來總結:病毒的滅活效果與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都成正比,也就是說,空氣溫度越高,滅活效果越好季節性環境變化隻是有利于抑制疫情的條件之一,我們更多的還是提倡專注于主動的疫情防控的措施。尤其是疫情防控三件套(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講究個人衛生)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洗、窗戶還要盡量的開)既是對自身防護負責也為公衆健康負責。

返回列表 返回列表 下一篇:疫情下的華亭賓館
©譽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